披上“新中式”外衣,中国人这次能爱上咖啡吗?
噱头,还是趋势?
最近,加入了国潮元素和本土食材的中式咖啡流行了起来,在小红书搜索 “中式咖啡”,能看到9万多条相关笔记;搜索“新中式咖啡”,能看到3万多条相关笔记。在抖音,#中式咖啡#这一话题有229.1万的播放量,#新中式咖啡#这一话题有70万次的播放量。
去年四月,一家名为“花田萃”的中式风味咖啡的咖啡品牌获得青山资本百万融资。去年八月,茶颜悦色也进军咖啡赛道,推出中式咖啡品牌鸳央咖啡。
从当下的中式咖啡品牌与产品来看,中式咖啡主要呈现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将咖啡店整体中式化,从店面装修到菜单设计都走纯粹的中式风,实现国风元素的体验,典型代表的就是刚刚提到的茶颜悦色旗下品牌鸳央咖啡。
鸳央咖啡的logo是两只面对面的鸳、鸯,共同构成一个同心锁的形状。部分店面的外墙都用了竹竿幕墙设计。以“空山新雨后”、“辣妹子辣”、“事宽则圆”、“蓉儿”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来命名咖啡。
图源:鸳央咖啡官方微博
天津的来喜儿咖啡店,用盖碗和青花瓷杯装咖啡。佛山的角落啡楼,开在李众胜堂旧址(“保济丸”发源地),在小红书已有10万+的打卡笔记。角落啡楼的设计结合了中药铺与岭南传统建筑,门口“保济滋大”木牌匾木头横梁、占据整面墙的药材柜、店门口写着药字的旗子,仿佛走进了老药铺。
图源:小红书
第二种形式的中式咖啡则主要是从咖啡产品本土化出发,用做奶茶的思路去做咖啡,创新各种花式喝法,然后用本土食材去搭配各种花式咖啡。比如中药老字号北京同仁堂旗下的知嘛健康推出了枸杞咖啡、桂圆红枣咖啡、玫瑰山楂咖啡等融合中式、中药食材的咖啡产品。
图源:大众点评
左右逢缘,还是两边不讨好?
目前,咖啡赛道的趋势大概可以被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派,坚持使用烘焙、萃取、虹吸和手冲这些象征咖啡专业度的元素;另一种是融合派,主张打破传统,大胆使用各种古怪、有趣的新创意与咖啡元素进行结合,玩出新花样。
咖啡赛道两种趋势大致对应两大类消费者:专业派对应的是专业、传统、保守的消费者,喜欢咖啡本来的味道;融合派对应的是时尚、潮流、乐于尝试新事物点消费者。
从积极角度来看,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咖啡市场,新中式咖啡不靠打价格战,靠产品创新能力,可谓另辟蹊径。一方面,可以给已经养成喝咖啡习惯的成熟消费者,提高新的产品,增加新鲜感;另一方面,不能接受传统咖啡的消费者,可能会为了新中式咖啡中熟悉的中式味道,而尝试咖啡。
当然,众口难调,新中式咖啡也存在争议。一些传统派认为这是瞎搞胡闹、离经叛道、坚决抵制,连融合派也不一定能接受口味部分怪异的“新中式特调”。比如,奇特的折耳根咖啡、广东的咖啡配牛杂组合。
此外,中式面馆和府捞面也开始卖咖啡了,主推卖大白梨特调生椰拿铁、拿铁配咖喱拌饭、美式咖啡配酸菜卤肉饭等套餐。这些大胆的搭配不知道有多少消费者能接受,更有消费者直言:“我的立场是请不要把咖啡直接做成它在我胃里的样子。”
“出奇”有了,能否“制胜”?
新中式咖啡能否走得远,新鲜感、奇特感所占的比重不大,主要看口味。品牌与商家能否充分了解消费者行为、洞察消费者偏好,推出可被复购的产品,在挖掘新市场的同时提高复购率才是关键。怀有猎奇心态的消费者为噱头买单只可能有一次,甚至一杯都喝不完,而口味好、一喝难忘的产品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现在,随着大品牌的扩张、小品牌的涌入以及长期的消费者教育,咖啡市场变得愈发热闹了,而经过未来的震荡与沉淀,最终能够留下的还是有实用性、独特性或是有性价比的品牌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