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唇齿留香,文化传承——领略中式糕点的历史底蕴
在中国人的饮食历史中,如果说米饭面条代表的是三餐温饱,那么那各型各色的糕点代表的便是饮食中的小情趣。自唐朝以来便有"点心"的说法,在一日之始食用精致美味的点心,以此来点缀一整日的时光,增添生活情趣。
近些年的古装戏中糕点的出镜率极高,《红楼梦》中病中的秦可卿没有胃口却独独对那糕点偏爱:"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吃了两块,倒像是滑冻似的";《甄嬛传》中让人看到东西即想到其人的沈眉庄的拿手好菜——藕粉桂花糖糕;《延禧攻略》中"大猪蹄子"皇帝小时候最爱的糕点荷花酥……这一碟碟精致的糕点足可见自古以来,糕点便是古代贵族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件"时尚单品",好看且好吃的特点让它得以流传至今。
前文中提及的场景多为高门大户或是皇宫贵族家,但是这中式糕点在古代可不是贵族的专属,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借着民间人的智慧,糕点在中国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出了数十种类别,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也广为流传着。
“百花齐放”的中式糕点
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烹饪方法和制糖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区的环境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因此也造就了如今“百花齐放”的中式糕点。
以京、津为代表的为北式糕点。
北京,作为三朝都城,为点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京八件”。所谓的“八件”,就是八样点心,如麻饼、枣花、卷酥等。京式糕点、津式糕点在口感上讲究酥松绵软,口味以纯正的甜、咸为主。
北式糕点
从南方兴起的制糖技术,造就了重油重糖的苏、沪、宁、扬式糕点。
这些地区的糕点多以糕类为主,例如苏式月饼、猪油年糕、青团、豆酥糖等。其中,因精湛、精细的制作工艺而闻名的扬式糕点,又有“维扬细点”的美誉。
江南糕点
四川物产丰富,因此当地人在很早就已掌握食品制作工艺。川式糕点追求一个“酥”字,原料也多采用花生、芝麻、核桃等,香甜酥脆,略带咸味。
闽式糕点传承了沿海地区的风味,常在糕点中加入虾干、紫菜等,口味以甜咸为主,独具地方风味。
潮式糕点主要以豆沙、糖冬瓜、糖肥膘为馅料,制作方式以饼、糕、糖类为主,例如老婆饼、豆条等。
广州人将点心和早茶结合到一起,所以广式糕点包容性很大。广州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因此,中式糕点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与升华,拥有南北交融、中外合璧的特点。
广式糕点
滇式糕点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来者居上。糅合了京式、广式、西式糕点的长处,运用云南当地的食材,以各种鲜花做馅,味美香甜。
中式糕点的寓意
而在中式糕点历史悠久、甜咸相宜、赏心悦目的背后,蕴含的更是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珍馐。
北式糕点中的京八件,是根据不同的馅料分成“上四样”和“下四样”。上四样印有“福禄寿禧”,下四样象征财富的银锭饼、取“吉庆有余”的鸡油饼、寓意早生贵子的枣花饼以及含状元及第美好祝愿的卷酥饼。
京八件
隶属于苏式糕点的定胜糕传说在古时是为了迎接大胜仗回来的将士所诞生。如今,它象征着对于孩子外出读书、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定胜糕
这就是中式糕点的魅力,集美味、颜值、寓意于一身,更能代表中国人内敛的浪漫。